一烦燥就心慌胸闷是怎么回事?
估计心里有热,还有郁滞
组成
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用
清热除烦,宣发郁热。
主治
主治热郁胸膈不寐证。症见身热心烦,虚烦不得眠,或心中懊怀,反复颠倒,或心中窒,或心中结痛,舌红苔微黄,脉数。
方义
①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清气寒,升散调中,宣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②栀、豉清虚烦客热,服而探吐。俾误下表邪,一涌而出,去邪存正,此为上策。加姜者,既误必损胃之意。
③君:栀子既能上入心胸清透郁热以除烦,又可导火下行以除热。臣:豆豉俱轻,辛凉宣散,透邪畅中,既能宣泄胸中郁热而助栀子除烦,又能开壅散满而和胃。
④栀子味苦,性寒。苦寒相济旨在清热泻火。香豉味辛、甘、苦,寒(用青蒿、桑叶炮制)或微温。辛以透散,甘以补益,苦以降泄,性寒者偏于清,性温者偏于散寒。
配伍特点
①本方寓宣散于清降之中,清轻宣泄,善解胸膈之郁热。
②栀子与香豉:苦辛相济旨在透泻郁热,苦甘相济旨在泻不伤正。
加减化裁
若未经下,烦闷及多痰头痛,以赤小豆、苦瓜蒂为散主之。盖苦能涌泄,瓜蒂苦物也;燥可去湿,赤小豆燥物也。夫病未经下,元气虽虚未损,头痛挟痰,又似实症,故用二物在上,吐而夺之,诚为快利。今人唯知汗、下,而吐法全不能讲究,何哉?丹溪日:吐中就有发散之义。戴人亦谓吐法兼汗。镜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烧盐调热童便,本治霍乱搅肠,愚以治伤食睑肿,痛连胸膈,饮而三吐之,亦效。所谓死方活用,全者多矣。
使用注意
方中栀子生用,服后易作吐,炒用无此弊。脾胃虚寒,大便溏者,不宜服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