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和经络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3-03-14作者:101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23评论:0

没有关系,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个西医,一个中医,一个研究尸体,一个研究活人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是水通道》《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东汉的"方书之祖",有着"救命活神仙"之称的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经络学说。他认为人所生的病是通过一条叫"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的通路从体外向体内传输的,根据疾病所属的经络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比如最初的风寒感冒病在太阳经,要用麻黄汤来治。他的《伤寒论》也是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