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中医?

时间:2023-03-12作者:101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22评论:0

中医是近一百多年才有的的称呼,是相对从国外传入的西医而诞生的名词。

中医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先祖面对疾病的痛苦有意无意地进行处理,拿人的生命做验证,逐渐积累,验证,总结,再验证,结合古代思想文化,形成的一门医学。

中医古人称呼郎中,大夫,医生等,后来为了区分伴随西方入侵进入的西医,把中国传统医学称为中医。

中医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望闻问切等方式诊断病情,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手术等方法处理,治疗临床疾病的一门医学。

中华先民,通过探索与发现植物和动物寻找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有特殊功效的,并口口相传和文字记录,上古的神农尝百草,即是集体探索活动的后期故事加工。比如在探索大黄时,发现它吃了会拉肚子,那么就联想到它可以治疗便秘,探索黄连时发现它可以止泻等等,然后记录下来,并用于疾病的处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验证逐渐诞生了本草学(中药学),有了第一本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这是中药形成的过程。

先民在战斗、祭祀与狩猎活动中,会产生人的损伤与死亡,会看到开放的胸腔腹腔,甚至有食人情况,会了解人体骨骼构造,逐渐有了人体解剖的概念和知识积累,上古医生处理伤口,会有意观察内部结构,渐渐形成了中医特有的五脏六腑理论,中医人体生理病理的藏像学说。

先民在劳作过程和战斗过程中会出现骨折,外伤,疼痛等,会有意无意进行局部抚摸,点按,逐渐发现某些点会对疼痛有治疗作用,并把这些有特殊作用的点记录下来,逐渐发现了穴位筋络。对脱臼和骨折尝试处理,逐渐积累了推拿接骨知识,渐渐形成了骨伤学。

中华文化的融合,东南西北各区域的统一,汇聚了各地先民的医学储备,再结合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阴阳,五行,气等理论,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理法方药理论,并予以指导临床治疗。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总结,思辨,临床验证,修改,完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医。

中医的第一本集大成总结是《黄帝内经》,中医第一本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中医第一本针灸总结是《灵枢》,中医第一本病因病机著作是《诸病源候论》,中医第一本脉学专著是《脉经》,中医方书之祖、创立辨证论治思想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这些著作的诞生,为中医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作了准备。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