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查出肺癌晚期,从发现到死亡一共21天,癌症真的这么可怕吗?
关于癌症的问题,因为医学知识的普及不够,相信很多人对它既是好奇,又是惧怕。人们好奇的是,为什么这类疾病那么常见,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人们惧怕的是,这类疾病夺走了身边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到了医院里更是一大批,生怕被此等“绝症”盯上。
从癌症的本质上来说,癌症其实是不可攻克的,一切宣扬可以多少多少年攻克癌症的人或学说,都是在不了解医学规律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胡乱臆断。一切宣扬两副中药就可以治愈癌症的人或学说,也是在完全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之时,所产生的胡搅蛮缠。
其实,几乎所有的肿瘤研究的最终目标,只是希望能实现人体和肿瘤的长期共生,将肿瘤化为身体的一类惰性无用组织。随着近几十年医学的进步,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大量欧美国家投入了天量的研究资金之后,相当多的癌症从以前的快速致死的恶性疾病,变成了能长期生存的慢性疾病。
然而,癌症的恶性程度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现今依旧是有很多恶性极强的癌症仍旧处于研究空白阶段,可谓丝毫有效的进展都不曾见得,一旦患病,就算是医生自己,也是呜呼奈何。
这里,黄医生就给大家讲讲自己亲身见证的两个癌症患者,他们同时也都是医生,一个是求学路上的同校博士,一个是名震华夏的医学权威。
(一)求学一生,未曾成医
这里就以学姐A来指代这位主人公吧。
A是一名要比我高几届的女博士,从小学习优异,努力要强,在攻读博士的过程中,更是时常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默默研究。或许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了大量有害制剂,就在博士毕业前夕,就被诊断为小细胞肺癌伴全身转移,甚至都没有挨到博士毕业,就倒在了求学的路上。
A是一个努力奋斗的典型,在校内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一路攻读了下来,但最后还是倒在了最后一年。可以说,她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还没有看过这个世界更好的风光,甚至还没有成为一名自己理想中的医生,就断送了自己的人生。
A面容姣好,学历顶配,努力奋斗,本该是可以迎来风风光光的下半生的,结果却是如此令人唏嘘。
你说,她的一生是为了什么?人活一世,就为了读这二十多年的书么?
(二)生于草莽,名震华夏
这里再次以前辈B来指代另一位主人公吧。
B原先是一名在县医院就职的医生,但是手术天赋极强,个性也十分鲜明,可能这样的医生在县医院的环境中极为格格不入的。于是,B通过进修和考研的方式,来到了省城,通过自己惊人的手术天赋和不断努力争取,成功留院。
B生于草莽,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后期也没有并入任何门庭和流派,可能是他不屑于为人做小,要做就自己作为标杆,开宗立派。可以说,这样的人在如今的医疗圈里是十分十分少见的,几乎每一个所谓权威都是靠着前期拜山头,混进小团体,才逐渐得到提携和知名度的,或者就是身具深厚背景,人人来捧。
B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我们业界的传奇,挑战了所有医疗界的“规则”,以前不曾见得,可能以后也不会见得。
B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中国国内崭露头角,手术能力和创新性,几乎可以引领一个时代。亚洲、美国和欧洲开年会的时候,都会请他去进行手术表演,精湛的手术技巧惊为天人,几乎可以作为我们这个学科的金字招牌。在中年之时,B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以他当时的年龄和天赋,几乎可以横扫整个国内泌尿外科学界,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名从县医院走出来的小医生,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医生。
但是,就是这样的业界权威,也是没有躲过癌症的关注。就在B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他突然被诊断为了脑胶质瘤,一类时至今日都无可奈何的恶性肿瘤。B找了全中国最好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应用了全世界最前沿的药物,差不多一年之后,B还是彻底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B的一生,简直就是可以当做话本传奇来诉说,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人也挡不住癌症的索命。
结语
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冥冥注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能掌握的也只有今天,活好今天不留遗憾。医生不自医的例子,见得太多太多,命中有时终是躲不过的,医生尚且如此,普通人又能如何呢?
与其整天担心癌症有多么可怕,还是想想,当自己弥留之际,回首自己的一生,是否还有能令自己释怀的高光时刻,这辈子没有白活!
我是黄医生,坚持用通俗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临床认识,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需要了解相关知识,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人吧,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