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肝火旺?
肝火旺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这里的肝并非指西医解剖学上的肝脏,它指的是中医五脏里面的“肝”,它在中医里面具有特定的功能,不能与西医的肝脏混为一谈。肝为刚脏,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故临床上肝病多表现出阳亢、火旺、热极等引起的症状。
肝火旺是肝阳的表现形式,如果肝火旺会导致身体上部有热,也就是所谓的肝火上炎,常表现为:
①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或胁肋灼痛,或耳鸣耳聋,或肿痛流脓。
②火热内扰,神魂不安,故可致失眠多梦。肝开窍于目,因此易出现眼红、眼干、眼胀、眼涩、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等眼部症状。
③肝不藏血,迫血妄行,则可见吐血、衄血。由于火旺可灼伤津液,故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小便黄、大便秘结。
④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女性肝火旺的特殊症状有月经提前或延期,闭经,月经过少,血崩,经前失眠。
⑤孕期则多见吐苦水、食欲不振、严重挑食等症状。
肝火旺分为虚实两种。二者病因病机不同,故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也有所不同。
1、实火多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多有情志上的症状,如脾气暴躁易怒。
治则:清肝泻火。
①龙胆泻肝汤 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泽泻、木通、当归、甘草。本方适用于肝经实火上逆者。
②丹栀逍遥散加减 方药:炒白术、茯苓、当归、柴胡、炙甘草、白芍、丹皮、炒栀子。由于心肝火旺常共同发生,因此可适当配合清心火的药物以及心理疏导等疗法。
2、虚火是阴虚火旺,多由肝肾阴虚所致。症见眼干眼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等。
虚火的治疗不能一味地使用苦寒药清火,而是要滋养肝肾之阴,
如临床常用乌梅、枸杞子、地黄等滋补肝阴的药物。
肝火旺日常生活保健
1.春季注重养肝去火
肝与春气相通,春季多肝火。《素问·诊要经终论》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故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之人,在春气容易出现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焦虑、两胁肋部疼痛等症状,故春天尤应注意预防肝火旺,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都必须顺应的春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保持情志舒畅,戒骄戒躁,早睡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广庭信步,舒展形体。
2.穴位按摩清肝火
(1)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上第一、第二脚趾缝向上大约两横指宽的地方,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痛感。按摩前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冲穴3分钟,然后换右手拇指按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按揉力度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
(2)拨阳陵泉穴 中医认为肝和胆互为表里,而阳陵泉穴是胆经上的一个穴位,配合太冲穴按揉可增强效果。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用手心对准膝盖骨,大拇指在内侧,四指在膝盖下外侧旁边有一个高出来的小骨头即为腓骨小头,阳陵泉穴就位于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坐位,两手拇指分别按置于两侧阳陵泉穴。先按揉阳陵泉穴1分钟,再用力横向弹拨穴位处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为好。每天早、中、晚各拨动一次。
3.食疗保健
青皮甘草蜜:取青皮,甘草各100克,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透泡发,加热煮沸取汁,每20分钟取汁1次,共3次,将3次药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对入适量蜂蜜,煮沸即成,装入瓶中储藏。每次服用1汤匙,每日2次。对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胸闷不适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此外,应注意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既要避免贪凉饮冷,又要避免过食热性食物。可根据需要选择莲子饮、绿豆粥、菊花茶、猪肝汤等进行食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我是小克大夫,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