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长在哪段最危险,为什么?

时间:2023-03-08作者:101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34评论:0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息肉是一形态学名词,泛指结肠黏膜层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中分化腺癌、结肠炎性息肉等。若息肉数目达100枚及以上,则称为息肉病。

谈到结肠息肉不得不谈起肠癌,而我们大家平时说的肠癌,基本上指的也都是我们的大肠癌(因为小肠发生癌变的几率非常低),以结肠癌与直肠癌最为常见。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亦更加明显,而这结直肠癌绝大多数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因此,一旦我们的肠黏膜出现有肠息肉,往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癌变风险!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通常来说,判断肠息肉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并不是单纯从所处的位置来判断,临床从大小、数量(息肉越大,且数量越多,其风险相对越高)形态、生长速度以及病理分析来综合判断,同时息肉癌变的风险还受年龄、遗传、饮食及饮食及生活习惯等的影响。

如果单纯从位置上来考虑,从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可以得到一些提示,70%的结直肠癌是长在直肠的,小而且其中大部分(80%)处于指检范围内。也就说越靠近直肠末端,肛门附近的息肉相对越危险。至于原因个人认为这与食物残渣的排泄停留的时间及位置有关,越靠近直肠末端,接触粪便的时间越长,对息肉的影响越不利。







大部分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的,一般需要5-10年。一旦病理明确已经癌变,那就是肠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其中仅以便血为早期症状的占到85%。但是早期直肠癌的诊断,很容易和痔疮混淆,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不要主观臆断病情,要让医生科学的诊断。





所以,一旦发现肠息肉要立即切除,切莫等到发生病变。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隔3~5年做一次全面的胃肠镜检查。另外,切除息肉后,仍要按时复查、复诊。

我是小克大夫,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