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结肠息肉会有什么症状?

时间:2023-03-08作者:101健康网分类:健康知识浏览:30评论:0

结肠息肉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二、典型症状如下:

1.肠道出血

因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直肠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出现无痛性便血的症状,常仅粪便隐血阳性,且与粪便不混,布于粪便表面,很少大量出血。长期慢性便血,就诊时可能出现贫血症状。



2.肠道刺激症状

在多发性息肉或息肉较大时,可尝试腹痛、腹泻及排便次数增加,继发感染者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3.肠梗阻及肠套叠

较大的结肠内息肉,偶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出现腹部绞痛。

偶尔,蒂细长的息肉可发生蒂部扭转、坏死而自行脱落。

伴随症状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结肠息肉患者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多为青少年,患者口唇周围、手掌、手指、足趾上常有棕黄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斑。

伴发肠道外的其他肿瘤

结肠息肉可能伴发肠道外的其他肿瘤,如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等。

三、治疗方法如下:

临床上一般使用结肠镜下摘除息肉,极少部分需要开放手术治疗。

①.急性期治疗

结肠息肉属于慢性病,一般无急性期。

若息肉多发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停止排气排便、腹痛等急性肠梗阻表现,或者大量便血等情况时,需急诊治疗,尽快前往医院。

②.一般治疗

适用于无需手术治疗的肠道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主要是生活习惯的改善,包括:

若息肉为非肿瘤性, 无恶变危险,可暂予随访观察、定期复査,必要时手术处理;

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减少油脂食物摄取,滋润清肠通便饮食,饮食宜清淡禁咸辣;

增加体育锻炼,肥胖者适当减重。

③.手术治疗

内镜下或手术切除。

根据息肉的大小、数目、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査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査;

直径<2cm的息肉都应争取内镜下完整的瘤体切除;

直径<2cm的腺瘤尤其平坦型瘤变、早期直肠癌,均可试行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ESD);

距肛缘6cm内的较大息肉可经肛门局部切除。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确定是否追加根治性手术;

对结肠多发性息肉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内镜进行活组织检査,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率高,如不治疗几乎都会发生癌变,应尽可能在青春期内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④.药物治疗

对于有肠道大出血的病人,需要生长抑素或血管升压素治疗,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从而止血;对于结肠息肉继发感染病人,需要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阿司匹林和COX-2抑制剂可能预防肠息肉或结肠癌患者形成的新息肉。

⑤.中医治疗

中医辨病以症状为依据。肠道息肉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可归属于脾胃系统疾病范畴,一般以“腹痛”、“泄泻”多见,伴出血性病变时可属“便血”范畴。治疗多根据病机辨证处方。

腹痛者以“以通为用”为治则;

泄泻以“运脾化湿”为治则;

便血者则以“养血止血”为治则。

我是小克大夫,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