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谢谢邀请!
糜烂性胃炎就是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一种病理改变,也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胃镜检查确诊的一种分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胃黏膜炎症性病变。
糜烂性胃炎多因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抽烟喝酒、不按时吃饭、熬夜、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等引起的。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餐后加重,无规律性的上腹部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糜烂性胃炎的治疗要在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起到彻底治愈,避免加重和复发的作用。
1.对于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胆汁反流的单纯性糜烂性胃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是以饮食及生活习惯调节为主。如不吃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不吃生冷、过硬、煎炸类不易消化的食物,禁烟酒、规律进食、停用解热镇痛药等。疗效不好时可以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反酸明显时服用奥美拉唑类抑酸剂,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莫沙必利类胃动力药,糜烂严重时可以服用果胶铋等胃黏膜保护剂。
2.糜烂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首先需要应用四联疗法两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然后继续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4-6周进行治疗。
3.由胆汁反流引起的糜烂性胃炎,主要是应用莫沙必利、曲美布丁类胃动力药和具有吸附胆汁作用的消胆胺、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等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一般疗程为6-8周,反复发作时可以长疗程维持治疗。
总的来说,发生慢性胃炎,首先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正规的治疗,尽量避免盲目的不合理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而影响疗效。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