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偏高有什么异常症状?
肌酸激酶(CK)是心肌缺血损伤时血液中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能检测出早期的心肌损伤和评估治疗效果。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脏、胰腺和红细胞中的肌酸激酶含量极少。
肌酸激酶正常值24~195IU/L。肌酸激酶增高多见于以下情况: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8小时内明显增高,最高值在发病的10~ 36小时,3~4天会恢复正常。
2.心肌炎和肌肉疾病时也会升高。3.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心脏转复心律、心导管术以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治疗都会引起肌酸激酶的增高。
肌酸激酶减低常见于长期卧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激素治疗等情况下。
还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但在心肌中较多。CK-MB正常值0-24 IU/L,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明显比肌酸激酶高,阳性检出率达100%,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般在发病后 3~8小时增高,9~30小时达最高值, 48~72 小时恢复正常水平。在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其他心肌损伤及骨骼肌疾病或手术后也会升高。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